格莱美音乐教育奖得主菲利浦·雷格斯与杭州家长面谈音乐教育 最新
格莱美音乐教育奖得主菲利浦·雷格斯与杭州家长面谈音乐教育
最新
发布日期:2017-06-01
浏览次数:242
文章来源:
能够与菲利浦·雷格斯面对面探讨音乐教育问题,对杭州的家长和老师来说都是个分外难得的机会。上周六,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与青年时报共同主办的第六十八期成长大讲堂,有幸请到了这位2016年格莱美音乐教育奖得主。讲座现场坐得满满当当,在座听众中,有不少是在职的音乐教师,还有不少外籍听众。 作为一名在美国青少年音乐教育界有着29年工作经验的教师,菲利浦·雷格斯的讲座幽默且与听众有着良好的互动。他给自己取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中文名“冉飞力”,用简单的中文和听众们问好,还教听众们做了性格测验游戏。他喜欢用一些简单的事例来说明道理,比如当家长问到音乐考级的问题时,他引用了一句中国古代的谚语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”,他谈道,在美国也有考级,考级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,建议父母们应该告诉孩子为什么参与考级,让孩子们自己做出选择,主动去学习。 如何帮助孩子 度过音乐学习的瓶颈期 现场一位听众说,自己的孩子目前6岁,在学小提琴,新鲜感过去后,孩子觉得学习枯燥,不喜欢学了。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,家长也做了很多努力,经常带孩子去音乐会。菲利浦·雷格斯认为这种情况在音乐学习中很常见,中美都一样,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,会有兴趣的高峰和低谷。他还举了个例子,他说美国家庭经常全家开车出去,在车上父母和孩子们会聊聊天。有时候学音乐,就像教孩子学开车,应该教会孩子自己来掌握什么时候需要踩油门,什么时候踩刹车。 发掘孩子的音乐天赋 需要不断尝试 对于家长们关心的音乐天赋问题,菲利浦·雷格斯表示寻找孩子的天赋是需要尝试的,可以让孩子尝试不同的器乐或者声乐学习,不同器乐或者声乐的学习也是互通的,是互相促进的关系。想要开发孩子的音乐天赋,应该从孩子喜欢的形式开始,从孩子喜欢的音乐开始,不要总是把目标放在难度高的音乐,简单的音乐有时候能给人带来快乐的情绪和记忆,只要能够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,他们会自然而然往家长希望的方向发展。用菲利浦·雷格斯的方式来表达,就是不能总是吃巧克力蛋糕,蔬菜也要吃。 团队形式的音乐学习 让孩子更快乐 谈到美国学校的音乐教育形式与中国的区别,他了解到中国很多音乐教学,特别是钢琴、吉他这类教学,往往是一对一的形式。他更提倡团队的、面向整个班级的器乐和声乐教学,他指出团队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,孩子们在学习中会更开心,甚至一些身体或心理有残疾的孩子,他们也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学习音乐。
分享到:
教育新闻+ 更多
教育新闻
+ 更多